“人情味”午唱活动:如何用故事让歌声更动人?
如何用故事给午唱活动加点“人情味”
上周末在社区公园遛弯时,看到二十几个银发老人围成圈,举着歌词本认真唱着《茉莉花》。阳光透过梧桐叶洒在她们花白的头发上,有位奶奶唱着唱着突然抹眼泪,旁边的老姐妹轻轻拍着她的背。后来才知道,她们在重唱年轻时纺织厂女工们的厂歌。
为什么讲故事能让歌声更动人
我们小区合唱团张团长有本泛黄的相册,每次排练前总要翻几页。有张1978年的黑白照片,二十岁的她扎着麻花辫,在机床旁教工友们识谱。现在每次教新歌,她都会先讲段当年的故事:"那时候车间里轰隆隆的,我们得扯着嗓子唱才能听见..."
普通午唱活动 | 故事型午唱 | |
---|---|---|
平均参与时长 | 42分钟(数据来源:《社区文娱活动观察报告》) | 78分钟 |
情感共鸣指数 | 61分 | 89分(数据来源:中国音乐学院田野调查) |
歌词记忆度 | 普通组记住37%歌词 | 故事组记住82% |
三个让故事生根的小妙招
- 在曲目单里加个「记忆开关」栏目
- 准备些能传着看的老物件
- 给每首歌配个「那年今日」便签
菜场大妈的歌声实验
朝阳菜市场三楼的干货区,每天下午两点准时响起《甜蜜蜜》。卖核桃的王婶有绝活,能边敲核桃边唱歌。上个月她们尝试在开嗓前轮流讲进货故事,卖香菇的李姨说起冒雨进山收货的经历时,大家再唱《风雨无阻》都带着水汽。
故事要像拌凉菜
- 准备期:提前收集5个生活片段
- 开场时:用三十秒小故事暖场
- 间歇时:自然插入关联回忆
给歌声装上记忆GPS
老年大学的声乐课最近玩新花样,课前让学员带件和歌曲相关的物品。上周教《红莓花儿开》时,赵老师带来的苏联邮票引发热议,八十岁的刘爷爷当场哼唱起俄语原版,浑浊的眼睛突然亮得像小伙子。
窗外的蝉鸣渐渐低了,活动室里的歌声却越发清亮。不知谁家飘来炒菜的香气,混着老花镜片折射的夕阳,在琴键上跳起金色的舞蹈。角落里的保温杯排着队,杯身上的贴纸悄悄记录着:周二民歌组,周四戏曲组,周日老歌新唱...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